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画家列表
 
海外寻宝收藏莫听动人故事
编辑时间:2011-07-03 12:27:37      阅 读:1217
海外一些中国人请外国人经营古董行 冒称是祖传真品 其实都是新仿品

艺术品“海归货”大热,在即将来临的秋拍潮中仍是重头戏,淘宝活动应运而生。近日有媒体报道,有的“境外游”已被包装为“淘宝行”,旅游者目的只为参加艺术品拍卖会和参观艺术区,甚至“抱团扫货”。

不过,市场行家们就纷纷表示,这种“寻宝”并非特例,广东也时有行家结伴外出找货,但无成潮流或主流可能;并提醒普通收藏者,海外市场确有机会,但是自己不具备专业水平或者没有专业人士辅助的买家不要盲目追风。

“我认为这种‘抱团扫货’更多的可能是噱头,内地早有行家外出找货的先例了”,一名拍卖行经营者表示,在10多年前,内地的艺术品机构已经先行,如拍卖行到境外征集拍品,文物店经营者到海外考察寻货等。一开始重点的征集地是美国、英国、日本等中国传统艺术品流散较集中的国家。

书画行家邝根明介绍,近几年,无处不在的“温州团”炒家们合资请自己共同认可的专家到境外去“抢购”,这种事情在其他地区也时有发生,比如四川的古玩街商会就曾组织买家到外国去采购。

广东市场的行家们相对低调,没有大规模行动,但是也早有这种意识。广州市文物总店总经理曾波强透露,海外的大拍卖会上早就出现了内地的买家,即使是现在每年固定的春秋大拍中,也常常有买家一掷千金买得心头好。

不是所有人都能

海外淘宝成功

“买家往外走,主要是受国内货源紧缺、价格水涨船高所影响。”有市场人士分析。曾波强认为,主要还是因为流动资金需要寻觅去向,而国力的强盛必然导致艺术品价值被广泛认可。

他举例说明,比如一个广东收藏者近期在拍卖行以160多万元买到一件瓷器,后来查阅资料时发现这件瓷器在上世纪90年代时的成交价不过5万元左右。

虽然这件拍品的价格多年上涨幅度惊人,但是这名买家却表示,在上世纪90年代时让他拿出5万元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务”,而现在投入100多万元买一件“小玩意”对于他来说简直轻而易举。“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有收藏行家淡定表示,市场要客观对待这种现象的出现,无须大惊小怪,不要过分渲染。

 
Copyright(C) 2025 瀚海画廊 版权所有  鲁ICP备06023695号
地址:山东乐陵瀚海画廊  电话:15065343888  联系QQ:523595502
  联系人:栾先生  卡号:  今日访问量:1076  总访问量:1956101